名牌大学生“就业难”吗
【案例背景】他是一名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,去年夏天刚刚毕业,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已经换过5份工作,每个工作都只做了几个月就辞职了,不是认为工资太低,压力太大,就是认为自己一个名牌大学生怎么能同那些学历低的在一走工作呢?认为没有共同语言,很没劲。从那以后,便成天在家上网,在虚拟的网络中找到自我的满足,家人一说找工作,他就说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。他的母亲焦急地找到我说:“当初考上名牌大学时父母曾经为他自豪过,如今却后悔他上名牌大学了,不明白为什么名牌大学生就业这么难?”要我无论如何帮助他找到一份工作。对家长进行安慰后,我建议找工作还是要孩子主动,并约定了见面的时间。见面后他表示:愿意去的几个单位都给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,他不具备;去专业对口的小企业吧,单位认为“大材小用”,他将来会跳槽,留不住,所以也不录用。他感到非常迷惘,特别是看到同学们已经就业,工作不错,心里更加着急。也清楚每天滞留在网络中,不能解决问题,但不知道该怎么办?针对这种情况,我告诉他:企业需要创造经济效益,需要的是具有正确的职业理想、动手能力强、综合素质高、业务水平精的实用技能人才,对应聘人员有要求也是可以理解的,关键是自己是否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。如果知道不能胜任工作,还一味的要求专业对口,就是自己将就业的大门关闭。 同时指出:找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但从自身而言如果对薪酬、地域、个人发展机会、职位、行业、假期和专业对口等方面不做过多的要求,就业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;如果抱着“宁到外企做职员,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”的想法,那是不可取的。因此,要想就业,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就业目标,有一个规划,不一定一步到位,可以分步进行,逐步向理想的岗位靠拢,就业希望是非常大的。作为一名家庭成员,有义务承担家庭责任;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,有义务将自己的知识回报社会,承担社会责任,遇到困难而不是采取逃避的方法。对职业指导员的话他非常认同,希望得到进一步的帮助,随后对其进行了职业素质测评,帮助进行自我认知,并依据个人特性推荐了适合的就业方向。【案例分析】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,虽然名牌大学生听起来很中听,但在找工作时未必能找到自己较满意的,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:1.不能端正心态:认为从名牌学校毕业了,总有一种荣耀感,不愿降低对自己的择业标准;2.自我欣赏,不能正确认识自我:在心态上总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,认为名校毕业工资等待遇不能委屈自己;3.茫而又有些浮躁,缺乏职业生涯规划;4.缺乏社会适应能力。【结果及建议】建议刚毕业大学生,应正视自己的职业生涯,在探索中寻找自己的职业目标,正确认识自我,不意气用事。要摆正自己的位置,同时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工作,面对社会,并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渐适应工作,适应社会,不能知难而退,这样才能在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地。【案例点评】本案例描述的求职者没有摆正就业心态,导致多次就业失败,家人还后悔上了名校,个人生活在虚拟的网络中。指导中职业指导员明确指出了其求职存在的弊端,并提出了发展的基本方向。 (北京市朝阳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郭文燕)